漁電共生係利用漁業養殖之場域結合太陽光電設置,藉由適當的環境遮蔽,可減少生物應激反應,並改善養殖工作環境。


合作設置

土地現況為魚塭並位於公告的漁電共生專區,且地主或現行養殖者有意願朝向漁電共生方向發展者,依照實際養殖者所闡述的養殖痛點,安排各方專家協助提供適當的解決方案後,由我方支付土地租金及設置符合實際養殖者需求之基礎設施,以改善養殖存活率與作業環境,創造多方共贏的養殖條件



 

漁電共生設置型態

設置型態可分為立柱型、塭堤型、浮筏型等,或是成本更高的室內養殖屋頂型,依養殖技術要求、養殖物種特性、或當地特殊環境情況等因素,溝通後合理調整設置方式

室外養殖 - 立柱型

室外養殖 - 立柱型

漁電共生室外養殖最常見的設置型態,在既有魚塭上規劃點狀立柱,降低因日曬或暴雨等環境因素衝擊池水環境,並依照養殖作業要求,保留適當間距作為機具進入進行捕撈等作業。

室外養殖 - 塭堤型

漁電共生室外養殖的另一種常見的設置型態,在既有魚塭旁的土堤道路上設置地面型棚架,不改變長年慣行的養殖方式,且減少養殖人員在作業時的日照曝曬及淋雨失溫,優化人員工作品質

室外養殖 - 塭堤型
室內養殖 - 屋頂型

室內養殖 - 屋頂型

成本較高的室內養殖設置型態,使用太陽能板取代傳統浪板作為屋頂,四周再以活動卷軸農膜包覆,在有效降低突發的環境衝擊外,也能避免其他動物可能帶來的傳染疾病,最適合需要穩定生產環境的高價養殖物種


 

設置流程

專區規劃及環設檢核階段

1. 若您在先行區或優先區

需完成環境與社會檢核友善措施自評

2.若您在關注減緩區

需填寫因應對策提送電業主管審查

3.若您在非漁電共生專區

需提送專案計畫建議書與環社檢核議題辨認報告

設置流程


 

想進一步了解?
請填寫表單與我們聯繫